面向对象是编程时一种常用的范式,在我的实际工作中,使用面向对象主要是为了通过继承特性减少重复代码,和将常用数据封装到对象内,避免过多、重复、嵌套的传递参数。
SylensHub
吃饭, 睡觉, 打游戏!
在习惯了python后,使用R进行脚本开发会让人感到十分痛苦,老声长谈的错误回溯不明确问题暂且不谈,当要写的脚本稍微复杂点,需要分文件的时候,才发现R的导入机制也挺蛋疼的…. 还好有box包,可以用类似python的逻辑来进行模块化导入。
看一看这个草稿的创建时间,居然是2024年06月了… 现在都2025年6月了,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UP主会成为鸽子,挖坑一时爽,填坑火葬场啊… 这篇是我位数不多的纯生物信息内容了…
问题起因是去年要运行 monocle3 进行拟时间分析,但是分析到最后发现一个很蛋疼的问题,monocle3 中的拟时间轨迹起点,是需要分析者来手动指定的,R代码执行过程中会自动开启浏览器,用户需要在浏览器打开的临时网站中指定起点,然后关闭页面,分析继续进行。
但是jupyter的irkernel
内核并不支持这一特性。也就是说,我无法在juputer notebook中直接完成分析。这一问题在2019年就被提出过,但是直到我需要进行分析的2024年,5年过去,依然没有解决方案…
生物信息是一门交叉学科,而生物信息学中使用的工具集或技术栈,也是相当的“交叉”,其碎片化的程度,我绝对不亚于Linux发行版… 这也带来了大家都会面临的难题:生物信息分析环境部署。
去年的时候,我突然看躺在床上的杂牌笔记本电脑特别不爽。好歹也是当年1999买回来的(对毕业半年的我来说是非常大件的消费),后续还因为键盘和触控板问题修了两次花了又快又1000块。这么贵重的东西,不给他安排点活,着时对不起自己的血汗钱。于是我又捣鼓起了几年前关注过,但是当时特别不能用的fydeos。这一捣鼓,我才发现,这几年不仅是deepin发展的很快(快到都有钱和时间把做好的框架和UI又推了重来),fydeos也进化了很多,不仅有了android,还有了linux子系统,日常使用突然就变得不再遥远了,于是!我,斥、重、金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海鲜市场捡垃圾买了个lenovo chromebook duet..
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singularity这个东西了,作为有别于docker,专门为HPC开发的容器,一直都想试试。奈何就像Illumina以外的其他NGS技术一样,singularity虽然没有挂,但是至今都没有什么声量,而且在k8s这种容器集群管理方案被绝大多数云厂商采纳后,singularity要竞争似乎更难了… 当然这跟我现在没什么关系… 咱目前离上云感觉至少还有三五年的距离,因此在本地集群启用这个感觉完全合乎情理。